English

追记人民的好校长包全杰(下)

2000-09-1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苗家生 我有话说

清正廉洁一尘不染

东方红小学成了名校,想来这里工作的人很多,包全杰坚持标准,严格把关。有真才实学的,他想方设法调入;没真本事的,来头再大也别想进来。

现任东方红小学团委书记的徐泽鑫,1992年大专毕业后,工作一时没有着落,他听说东方红小学是重点学校,就闯进包全杰的办公室,自荐要到这所学校工作。包全杰找来几位教师,一起对徐泽鑫进行考核,大家对他在音乐、体育、书画、作文等方面的综合技能感到满意。包全杰和学校其他领导商量后,决定录用徐泽鑫。这位青年教师回忆说:“就这样,我一分钱没花,一顿饭没请,就到东方红小学了。”而包全杰的大女儿下岗后,想让父亲帮助在学校找一份工作,包全杰却没有答应,最后还是由女儿自己找了一份临时工作。

在东方红小学,教职工们公认包全杰是只讲奉献、不求索取的好校长,是清正廉洁、一尘不染的好干部。他担任校长的十多年间,学校资产增长了10倍,然而,他自己却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。他家8口人长期挤在36平方米的低矮平房里,一住就是11年。直到教师们的住房问题都解决了,包全杰才搬进新居。一天,某建筑工程队的刘队长到包全杰家商量工程的事,进门后他愣住了:包全杰的家不仅没有装修,连家具也是旧的,有台电视机还是黑白的。刘队长说:包校长,你的屋子该装修一下,我有个朋友是搞装修的,钱的事好说。包全杰连连摆手说:不用了,不用了,这样住挺好的。给包全杰送钱不要,帮他装修住房又不答应,刘队长总觉得过意不去。一天,他和妻子来到包全杰家,把1万元放到桌子上转身就走。包全杰急忙堵住门,让他们把钱带回去。刘队长说:“包校长,我承建你的工程结束了,我不求你什么了,也不是贿赂你,我只是佩服你这个人。如果你瞧得起我,就把这1万元留下来。”包全杰犹豫了一下,说:“那好吧,我先替你保管。”他把这1万元以刘队长的名字存入银行。后来,刘队长因病去世了,包全杰揣着1万元的存折来到他家,把存折交给刘队长的妻子。刘队长的妻子看到存折上写着丈夫的名字,泪流满面,恳求包全杰说:“这是老刘在世的时候送给你的,你别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啊!”包全杰无奈,把这1万元交到学校,于是,在东方红小学的财会帐上留下了刘队长捐款1万元的记载。

心系群众助人为乐

包全杰忘我工作,积劳成疾。直到1999年6月,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,才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医院治疗。9月20日,吉林省乾安县的教师来东方红小学参观学习,正在省肿瘤医院治疗的包全杰特意赶回来接待。他陪同客人一起听六年级三班的作文课,课没上完,包全杰被病痛折磨得汗流浃背,实在支撑不住,悄悄走出了教室。这是他听的最后一堂课。乾安县的客人深受感动,给学生出了一道即兴作文题《包校长累病了》。一位同学不到10分钟就列出了提纲,打好了腹稿,站起来朗读:“包校长,您的头发变白了,您的颧骨变高了……看到您那消瘦的脸庞,我们的心就如同被刀割了般难受……包校长,您是为了我们的学校,为了我们这些学生累病的啊……”没等念完,这个学生已泣不成声,全班的学生哭成一片。

1999年12月3日,包全杰走完了他辉煌人生的最后一步,与世长辞。凤城人民为失去一位深受人们崇敬和爱戴的好校长感到痛惜和悲伤。12月5日,各界干部群众5000多人冒着凛冽的寒风,自发地为包全杰送葬。他的家乡红旗镇包营村的全体村民,专门修筑了一条从村口到墓地的1.5公里长的土路,按乡俗中的最高“礼数”安葬他的骨灰。在送葬的队伍中,有一个叫李长凤的村民,抬着装着包全杰骨灰的灵柩,想起包全杰生前对他的帮助,泪水洒了一路。那是1998年8月,包营村来人看望包全杰,无意中说起李长凤家庭很困难,盖不起房,在包营小学附近用别人废弃的塑料布搭了个小棚,一家人就住在那里。包全杰听后说,像他这种情况,真应该有人帮他一把。两个星期后,包全杰坐了近3小时车,匆匆赶到红旗镇,又步行半个多小时来到李长凤家。包全杰紧紧攥住他的手安慰说:你要有信心,我给你出物资,你找人手,咱们要盖就盖个宽敞的房子。回到凤城后,包全杰立即把自己刚得的7000元稿酬全拿出来,亲自为李长凤购买建房材料,又租车把建材送到李长凤家,帮他盖起了3间新瓦房。3个月后,李长凤一家欢欢喜喜迁进新居。春节前,包全杰又托人给李长凤送去几套大人和孩子穿的衣服,还捎话说:“要把年过好,有什么困难随时找我。”记者在李长凤家采访时,他的妻子哭着说:俺们还没来得及向包校长当面说声谢谢,他就匆匆走了,俺们再也见不到包校长了。

送葬的队伍行至包营村口的小北河边,人们停下脚步。村委会主任面对灵柩悲痛地说:“包校长,到小北河了,你再好好看看这条河吧。你临走还天天惦念着要在这里修一座桥,明年这里就会有一座桥了!你放心地走吧,包营村的大人小孩不会忘记你,永远不会忘记你啊!”小北河上没有桥,夏季涨水时河水又深又急,学生上学、工人上班都无法通过,只好望河兴叹。红旗镇政府早就计划在河上建一座桥,由于资金短缺,未能落实。1999年9月,红旗镇镇长孙正亮到沈阳看望正在医院治疗的包全杰,包全杰说:“我心里一直牵挂着小北河建桥的事,要竭尽全力帮你们办好。我会把编书的稿费和手里的钱都拿出来,让两个侄子也捐些钱,一定要把桥建起来。”不久,包全杰领着前来看望他的哥哥和侄子驱车50多公里,回乡查看桥址。此时,包全杰的身体已非常虚弱,他对镇领导说:“建桥这个心愿在我有生之日可能无法实现了,你们一定要保证,一旦资金到位,要抓紧时间,抓好质量,把桥建好。”一个月后,包全杰在病床上委托哥哥和学校领导一起把自己的8万元钱送到红旗镇财政所,又动员两个侄子每人捐了8万元。如今,包全杰的遗愿已经实现,今年9月5日,一座长73.4米、宽5米的钢筋水泥桥建成通车,乡亲们将桥命名为“全杰桥”,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题写了桥名。

“静静的深夜,群星在闪耀,校长的窗前灯光仍在亮。呕心沥血,您在写教材,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前……”这是东方红小学师生缅怀包全杰创作的一首歌。包全杰走了,他用自己毕生的心血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筑起了一座航标,他永远活在东方红小学师生和凤城人民心中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